此前,当一些美联储官员谈到2021年有可能缩减购债规模后,鲍威尔试图让美联储发出一致的声音。他在1月27日的利率会议上明确告诉记者:
“现在关注退出(宽松政策)还为时过早。”
这句话是他对其他美联储官员的明确唿吁,让他们关注眼前的经济损失,而不是经济何时开始复苏。
但一些分析师担心,此举可能会淹没美联储内部的其他声音,而这些声音或许恰恰可以帮助美联储拿捏政策力度。
美国国债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也正在试图衡量美联储可能会从何时开始改变资产购买计划,因为美联储的政策影响着规模高达2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市场,而美国国债市场的收益率支撑着全球规模高于50万亿美元的以美元计价的固定收益证券,美联储内部信息分歧的风险成本很高。
购债计划充满不确定性
外界仍乐观地预期,财政援助和疫苗的推出将刺激经济在今年晚些时候实现复苏,投资者正密切关注美联储政策风向。
在美联储试图刺激经济之际,现在谈论缩减购债规模可能会提高融资成本。但是压制不同的观点可能会导致更糟糕的政策。
当前,经济复苏的拐点难以预测,不确定性很高。在这种时期,各种不同的观点对良好的决策很重要。
固定收益公司PGIM Fixed Income的首席经济学家Nathan Sheets表示:
“他们在陌生的、未被探索的道路上。对于下一步怎么走,他们需要作出一些相当困难的判断。我认为不同的政策制定者应该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
为什么鲍威尔不愿讨论缩减购债规模呢?有分析师认为,这可能与当年的“缩减恐慌”有关。
2013年,当鲍威尔还是美联储理事的时候,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暗示可能将通过减少债券购买的方式,逐步缩减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计划。美联储货币政策方向的突然掉头,令债券市场恐慌,全球股市动荡,美国的住房借贷成本也进一步走高,给美联储留下了痛苦的回忆。
另外,这也与美联储12月的指引有关。该指引表示,需要看到通胀目标和劳动力市场取得“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美联储官员们才能逐步缩减每月120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
而鲍威尔在上周指出,目前仍有900多万美国人失业,这意味着美联储远未达到其就业目标。
但是华尔街的投行们上调了2021年经济增长的预期;还有一些投行预计到今年年底,失业率将下降至5%以下。如果未来的情况果真如此,这可能就是“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那么目前对缩减购债规模持开放态度的美联储官员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主导共识的人。
德意志银行的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atthew Luzzetti说:
“目前,美联储官员之间对于政策该如何发展存在分歧。在某个时点,他们会开始讨论这一问题。我预计看法会不尽相同,哪怕在委员会当中也是如此。”
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上周五表示,他预计对缩减购债规模的讨论将“非常热烈”,但他拒绝透露具体讨论的时间。
美联储鹰派的威力有多大?
尽管购债规模缩减与否充满不确定性,但美联储官员的言论对外界影响很大。
荷兰合作银行的高级策略师Philip Marey说:
“美联储官员们对购债计划的看法各不相同,他们之间的不同看法已经引起了外界对美联储政策的猜测。我认为鹰派的影响力比鸽派的要大。”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短期收益率受到美联储接近零的政策利率的支撑,但由于投资者担心美联储今年可能减少购债规模,所以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在上个月飙升至1%以上,创下去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也导致了广受关注的2-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趋陡至2017年以来从未见过的水平。
另外,民主党1月初在乔治亚州决选中大获全胜,提振了市场对拜登政府出台另一项财政刺激计划的预期。
大西洋联储银行的行长博斯蒂克称,基于疫苗推出的有效性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他对加快缩减购债步伐持“开放态度”。
保持“统一的声音”真的有效吗?
众所周知,鲍威尔是自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以来美联储主席中遭遇反对票数最少的一位。
利用这种优势,他非常强调在临近实施缩减购债计划时,用一个声音说话的重要性。
他在上周告诉记者:
“我们应该提前做好沟通,做可预测的事情,并逐步开展行动,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这一过程将会非常公开透明。”
保持观点的对外统一看起来也许是很好的办法,但长期来看,这可能会有损美联储政策的可信性。
2015年,当美联储计划在近10年来首次加息时,鲍威尔、莱尔·布雷纳德和丹尼尔·塔鲁洛三位美联储理事对此持保留态度。
虽然鲍威尔不愿意加息,但他还是在2016年上调了利率,尽管这一幅度比其他美联储同僚上调的要小。
塔鲁洛和布雷纳德也不同意加息,因为他们担心通胀不会持续上升到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水平。但是由于美联储委员会已经发出了加息的要求,所以他们都执行了将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上调的政策。
根据2015年12月美联储会议的记录,塔鲁洛表示:
“我认为现在加息的政策并不合适。”
他承认自己的投票是不情愿的:
“美联储的可信度面临一定风险。”
现在看来,当初反对加息的美联储官员们是对的。事实表明,美联储并未能在2015年后的四年里实现其通胀目标。如果当时持不同意见的官员能就加息决定展开讨论,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或许能够提高美联储政策的可信性。
政策分析公司LH Meyer的经济学家Derek Tang表示:
“他们认为不同观点给政策带来的代价,超过了不同观点给政策带来的好处。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愿谈论美联储大规模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问题,至少现在还不想,但是重新开始讨论这一话题是迟早的事,而且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周二,美元指数一度跌至92.528,为3月25日以来的最低水平。不到一周之前,该指数曾触及近五个月高点93.439点。但在欧市盘中,随着国债收益率企稳,美元整体人气转好。美元指数上涨0.18%,至92...
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骤降至1969年以来最低水平,若这一水准持续下去,将成为就业市场不均衡复苏的下一个里程碑。...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周五表示,匈牙利预计将在夏季结束前与俄罗斯签署一项额外的天然气合同,运输规模将达到7亿立方米。...
“沉寂多时的比特币和区块链微信群,又火了。”曾就职于区块链媒体的黄华告诉记者,“好多人都在问,比特币现在多少钱了?”经历了一年多的“熊市”后,比特币价格在今年迎来了反转。从今年...
2022年初以来,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石油供应紧缩,油价居高不下这一难题尚未解决,天然气危机又“兵临城下”。...
能源短缺和高通胀的双重打压下,欧元区经济左支右绌,难承其重。分析人士认为,欧元区经济衰退或难避免。...
根据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在美国总统拜登最近取得了一系列立法进展后,他的公众支持率本周开始回升至40%,为6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周三(8月10日)美股盘前,美国劳工部即将公布美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报告。目前市场已经注意到一些迹象,可能预示美国通胀以达到拐点。...
投资者等待周三公布的美国7月CPI消费者通胀数据,此前预期是同比增幅仍然很高,但是环比回落,展现通胀接近触顶的迹象。...
数据显示,当地时间8月9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挫,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芯片股也普跌,中概股尚乘数科和智富均出现暴跌。...
版权所有 @2010-2019 MT4如何开户 www.chinamtsh.com 沪ICP备15014470号-14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